# Tree Shaking

Tree Shaking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“摇树”。伴随着摇树的动作,树上的枯树枝和树叶就会掉落下来。

我们这里要介绍的 Tree-shaking 也是同样的道理,不过通过 Tree-shaking “摇掉”的是代码中那些没有用到的部分,这部分没有用的代码更专业的说法应该叫作未引用代码(dead-code)。

Tree-shaking 最早是 Rollup (opens new window) 工具中推出的一个特性,Webpack 从 2.0 过后开始支持这个特性。

我们使用 Webpack 生产模式打包过程中,就会自动开启这个功能,以此来检测我们代码中的未引用代码,然后自动移除它们,从而达到对打包结果的优化。

我们可以先来体验一下这个功能的效果,这里我的源代码非常简单,只有两个文件。

└─ 09-tree-shaking
   ├── src
   │   ├── components.js
   │   └── main.js
   ├── package.json
   └── webpack.config.js

其中 components.js 中导出了一些函数,这些函数各自模拟了一个组件,具体代码如下:

// ./src/components.js
export const Button = () => {
  return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button')
  console.log('dead-code')
}
export const Link = () => {
  return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a')
}
export const Heading = level => {
  return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h' + level)
}

其中 Button 组件函数中,在 return 过后还有一个 console.log() 语句,很明显这句代码永远都不会被执行,所以这个 console.log() 就属于未引用代码。

此外,在 main.js 文件中只是导入了 compnents.js,具体代码如下:

// ./src/main.js
import { Button } from './components'
document.body.appendChild(Button())

注意这里导入 components 模块时,我们只提取了模块中的 Button 成员,那这就导致 components 模块中很多地方都不会被用到,那这些地方就是冗余的,具体冗余部分如下:

// ./src/components.js
export const Button = () => {
  return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button')
  // 未引用代码
  console.log('dead-code')
}
// 未引用代码
export const Link = () => {
  return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a')
}
// 未引用代码
export const Heading = level => {
  return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h' + level)
}

去除冗余代码是生产环境优化中一个很重要的工作,Webpack 的 Tree-shaking 功能就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点。

我们打开命令行终端,这里我们尝试以 production 模式运行打包,具体命令如下:

$ npx webpack --mode=production

Webpack 的 Tree-shaking 特性在生产模式下会自动开启。打包完成以后我们打开输出的 bundle.js,具体结果如下:

通过搜索你会发现,components 模块中冗余的代码根本没有输出。这就是经过 Tree-shaking 处理过后的效果。

试想一下,如果我们在项目中引入 Lodash (opens new window) 这种工具库,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只会使用其中的某几个工具函数,而其他没有用到的部分就都属于冗余代码。通过 Tree-shaking 就可以极大地减少最终打包后 bundle 的体积。

需要注意的是,Tree-shaking 并不是指 Webpack 中的某一个配置选项,而是一组功能搭配使用过后实现的效果,这组功能在生产模式下都会自动启用,所以使用生产模式打包就会有 Tree-shaking 的效果。

# 开启 Tree Shaking

由于目前官方文档中对于 Tree-shaking 的介绍有点混乱,所以我们这里再来介绍一下在其他模式下,如何一步一步手动开启 Tree-shaking。通过这个过程,还可以顺便了解 Tree-shaking 的工作过程和 Webpack 其他的一些优化功能。

这里还是使用上述的案例结构,我们再次运行 Webpack 打包,不过这一次我们不再使用 production 模式,而是使用 none,也就是不开启任何内置功能和插件,具体命令如下:

$ npx webpack --mode=none

打包完成过后,我们再次找到输出的 bundle.js 文件,具体结果如下:

我们这里注意一下 components 对应的这个模块,虽然外部没有使用这里的 Link 函数和 Heading 函数,但是仍然导出了它们,具体如下图所示:

显然这种导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。

明确目前打包结果的状态过后,我们打开 Webpack 的配置文件,在配置对象中添加一个 optimization 属性,这个属性用来集中配置 Webpack 内置优化功能,它的值也是一个对象。

optimization 对象中我们可以先开启一个 usedExports 选项,表示在输出结果中只导出外部使用了的成员,具体配置代码如下:

// ./webpack.config.js
/** @type {import('webpack').Configuration} */
module.exports = {
  // ... 其他配置项
  optimization: {
    // 模块只导出被使用的成员
    usedExports: true
  }
}

配置完成后,重新打包,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输出的 bundle.js,具体结果如下图:

此时你会发现 components 模块所对应的函数,就不再导出 LinkHeading 这两个函数了,那它们对应的代码就变成了未引用代码。而且如果你使用的是 VS Code,会发现 VS Code 将这两个函数名的颜色变淡了,这是为了表示它们未被引用。

对于这种未引用代码,如果我们开启压缩代码功能,就可以自动压缩掉这些没有用到的代码。

我们可以回到配置文件中,尝试在 optimization 配置中开启 minimize,具体配置如下:

// ./webpack.config.js
/** @type {import('webpack').Configuration} */
module.exports = {
  // ... 其他配置项
  optimization: {
    // 模块只导出被使用的成员
    usedExports: true,
    // 压缩输出结果
    minimize: true
  }
}

然后再次回到命令行重新运行打包,具体结果如下图所示:

仔细查看打包结果,你会发现,LinkHeading 这些未引用代码都被自动移除了。

这就是 Tree-shaking 的实现,整个过程用到了 Webpack 的两个优化功能:

  • usedExports - 打包结果中只导出外部用到的成员;
  • minimize - 压缩打包结果。

如果把我们的代码看成一棵大树,那你就可以这样理解:

  • usedExports 的作用就是标记树上哪些是枯树枝、枯树叶;
  • minimize 的作用就是负责把枯树枝、枯树叶摇下来。

# 合并模块 *

除了 usedExports 选项之外,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个 concatenateModules 选项继续优化输出。

普通打包只是将一个模块最终放入一个单独的函数中,如果我们的模块很多,就意味着在输出结果中会有很多的模块函数。

concatenateModules 配置的作用就是尽可能将所有模块合并到一起输出到一个函数中,这样既提升了运行效率,又减少了代码的体积。

我们回到配置文件中,这里我们在 optimization 属性中开启 concatenateModules。同时,为了更好地看到效果,我们先关闭 minimize,具体配置如下:

// ./webpack.config.js
/** @type {import('webpack').Configuration} */
module.exports = {
  // ... 其他配置项
  optimization: {
    // 模块只导出被使用的成员
    usedExports: true,
    // 尽可能合并每一个模块到一个函数中
    concatenateModules: true,
    // 压缩输出结果
    minimize: false
  }
}

然后回到命令行终端再次运行打包。那此时 bundle.js 中就不再是一个模块对应一个函数了,而是把所有的模块都放到了一个函数中,具体结果如下:

这个特性又被称为 Scope Hoisting,也就是作用域提升,它是 Webpack 3.0 中添加的一个特性。

如果再配合 minimize 选项,打包结果的体积又会减小很多。

# 结合 babel-loader 的问题

因为早期的 Webpack 发展非常快,那变化也就比较多,所以当我们去找资料时,得到的结果不一定适用于当前我们所使用的版本。而 Tree-shaking 的资料更是如此,很多资料中都表示“为 JS 模块配置 babel-loader,会导致 Tree-shaking 失效”。

针对这个问题,这里我统一说明一下:

首先你需要明确一点:Tree-shaking 实现的前提是 ES Modules,也就是说:最终交给 Webpack 打包的代码,必须是使用 ES Modules 的方式来组织的模块化

为什么这么说呢?

我们都知道 Webpack 在打包所有的模块代码之前,先是将模块根据配置交给不同的 Loader 处理,最后再将 Loader 处理的结果打包到一起。

很多时候,我们为了更好的兼容性,会选择使用 babel-loader (opens new window) 去转换我们源代码中的一些 ECMAScript 的新特性。而 Babel 在转换 JS 代码时,很有可能处理掉我们代码中的 ES Modules 部分,把它们转换成 CommonJS 的方式,如下图所示:

当然了,Babel 具体会不会处理 ES Modules 代码,取决于我们有没有为它配置使用转换 ES Modules 的插件。

很多时候,我们为 Babel 配置的都是一个 preset(预设插件集合),而不是某些具体的插件。例如,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 @babel/preset-env (opens new window),这个预设里面就有转换 ES Modules 的插件 (opens new window)。所以当我们使用这个预设时,代码中的 ES Modules 部分就会被转换成 CommonJS 方式。那 Webpack 再去打包时,拿到的就是以 CommonJS 方式组织的代码了,所以 Tree-shaking 不能生效。

那我们这里具体来尝试一下。为了可以更容易分辨结果,我们只开启 usedExports,完整配置如下:

// ./webpack.config.js
/** @type {import('webpack').Configuration} */
module.exports = {
  mode: 'none',
  entry: './src/main.js',
  output: {
    filename: 'bundle.js'
  },
  module: {
    rules: [
      {
        test: /\.js$/,
        use: {
          loader: 'babel-loader',
          options: {
            presets: [['@babel/preset-env']]
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}
    ]
  },
  optimization: {
    usedExports: true
  }
}

配置完成过后,我们打开命令行终端,运行 Webpack 打包命令,然后再找到 bundle.js,具体结果如下:

仔细查看你会发现,结果并不是像刚刚说的那样,这里 usedExports 功能仍然正常工作了,此时,如果我们压缩代码,这些未引用的代码依然会被移除。这也就说明 Tree-shaking 并没有失效。

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为什么很多资料都说 babel-loader 会导致 Tree-shaking 失效,但当我们实际尝试后又发现并没有失效?

其实,这是因为在最新版本(8.x)的 babel-loader 中,已经自动帮我们关闭了对 ES Modules 转换的插件,你可以参考对应版本 babel-loader 的源码 (opens new window),核心代码如下:

通过查阅 babel-loader 模块的源码,我们发现它已经在 injectCaller 函数中标识了当前环境支持 ES Modules。

然后再找到我们所使用的 @babal/preset-env 模块源码,部分核心代码如下:

在这个模块中,根据环境标识自动禁用了对 ES Modules 的转换插件,所以经过 babel-loader 处理后的代码默认仍然是 ES Modules,那 Webpack 最终打包得到的还是 ES Modules 代码,Tree-shaking 自然也就可以正常工作了。

我们也可以在 babel-loader 的配置中强制开启 ES Modules 转换插件来试一下,具体配置如下:

// ./webpack.config.js
/** @type {import('webpack').Configuration} */
module.exports = {
  mode: 'none',
  entry: './src/main.js',
  output: {
    filename: 'bundle.js'
  },
  module: {
    rules: [
      {
        test: /\.js$/,
        use: {
          loader: 'babel-loader',
          options: {
            presets: [['@babel/preset-env', { modules: 'commonjs' }]]
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  }
    ]
  },
  optimization: {
    usedExports: true
  }
}

给 Babel 的 Preset 添加配置的方式比较特别,这里很多人都会配错,一定要注意。它需要把预设数组中的成员定义成一个数组,然后这个数组中的第一个成员就是所使用的 Preset 的名称,第二个成员就是给这个 Preset 定义的配置对象。

我们在这个对象中将 modules 属性设置为 'commonjs',默认这个属性是 'auto',也就是根据环境判断是否开启 ES Modules 插件,我们设置为 'commonjs' 就表示我们强制使用 Babel 的 ES Modules 插件把代码中的 ES Modules 转换为 CommonJS。

完成以后,我们再次打开命令行终端,运行 Webpack 打包。然后找到 bundle.js,结果如下:

此时,你就会发现 usedExports 没法生效了。即便我们开启压缩代码,Tree-shaking 也会失效。

总结一下,这里通过实验发现,最新版本的 babel-loader 并不会导致 Tree-shaking 失效。如果你不确定现在使用的 babel-loader 会不会导致这个问题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配置中将 @babel/preset-env 的 modules 属性设置为 false,确保不会转换 ES Modules,也就确保了 Tree-shaking 的前提。

另外,我们刚刚探索的过程也值得你仔细再去琢磨一下,通过这样的探索能够帮助你了解很多背后的原因,做到“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”。

# sideEffects

Webpack 4 中新增了一个 sideEffects 特性,它允许我们通过配置标识我们的代码是否有副作用,从而提供更大的压缩空间。

💡:模块的副作用指的就是模块执行的时候除了导出成员,是否还做了其他的事情。

这个特性一般只有我们去开发一个 npm 模块时才会用到。因为官网把对 sideEffects 特性的介绍跟 Tree-shaking 混到了一起,所以很多人误认为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,个人观点,它们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。

我们先把 sideEffects 特性本身的作用弄明白,你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说它跟 Tree-shaking 没什么关系了。

这里我先设计一个 sideEffects 能够发挥效果的场景,案例具体结构如下:

.
├── src
│   ├── components
│   │   ├── button.js
│   │   ├── heading.js
│   │   ├── index.js
│   │   └── link.js
│   └── main.js
├── package.json
└── webpack.config.js

基于上一个案例的基础上,我们把 components 模块拆分出多个组件文件,然后在 components/index.js 中集中导出,以便于外界集中导入,具体 index.js 代码如下:

// ./src/components/index.js
export { default as Button } from './button'
export { default as Link } from './link'
export { default as Heading } from './heading'

这也是我们经常见到一种同类文件的组织方式。另外,在每个组件中,我们都添加了一个 console 操作(副作用代码),具体代码如下:

// ./src/components/button.js
console.log('Button component~') // 副作用代码

export default () => {
  return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button')
}

我们再到打包入口文件(main.js)中去载入 components 中的 Button 成员,具体代码如下:

// ./src/main.js
import { Button } from './components'
document.body.appendChild(Button())

那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,虽然我们在这里只是希望载入 Button 模块,但实际上载入的是 components/index.js,而 index.js 中又载入了这个目录中全部的组件模块,这就会导致所有组件模块都会被加载执行。

我们打开命令行终端,尝试运行打包,打包完成过后找到打包结果,具体结果如下:

根据打包结果发现,所有的组件模块都被打包进了 bundle.js。

此时如果我们开启 Tree-shaking 特性(只设置 useExports),这里没有用到的导出成员其实最终也可以被移除,打包效果如下:

但是由于这些成员所属的模块中有副作用代码,所以就导致最终 Tree-shaking 过后,这些模块并不会被完全移除。

可能你会认为这些代码应该保留下来,而实际情况是,这些模块内的副作用代码一般都是为这个模块服务的,例如这里我添加的 console.log(...),就是希望表示一下当前这个模块被加载了。但是最终整个模块都没用到,也就没必要留下这些副作用代码了。

所以说,Tree-shaking 只能移除没有用到的代码成员,而想要完整移除没有用到的模块,那就需要开启 sideEffects 特性了。

# sideEffects 作用

我们打开 Webpack 的配置文件,在 optimization 中开启 sideEffects 特性,具体配置如下:

// ./webpack.config.js
/** @type {import('webpack').Configuration} */
module.exports = {
  mode: 'none',
  entry: './src/main.js',
  output: {
    filename: 'bundle.js'
  },
  optimization: {
    sideEffects: true
  }
}

💡:注意这个特性在 production 模式下同样会自动开启。

那此时 Webpack 在打包某个模块之前,会先检查这个模块所属的 package.json 中的 sideEffects 标识,以此来判断这个模块是否有副作用,如果没有副作用的话,这些没用到的模块就不再被打包。换句话说,即便这些没有用到的模块中存在一些副作用代码,我们也可以通过 package.json 中的 sideEffects 去强制声明没有副作用。

那我们打开项目 package.json 添加一个 sideEffects 字段,把它设置为 false,具体代码如下:

{
  "name": "09-side-effects",
  "version": "0.1.0",
  "author": "zce <w@test.me> (https://test.me)",
  "license": "MIT",
  "scripts": {
    "build": "webpack"
  },
  "devDependencies": {
    "webpack": "^4.43.0",
    "webpack-cli": "^3.3.11"
  },
  "sideEffects": false
}

这样就表示我们这个项目中的所有代码都没有副作用,让 Webpack 放心大胆地去“干”。

完成以后我们再次运行打包,然后同样找到打包输出的 bundle.js 文件,结果如下:

此时那些没有用到的模块就彻底不会被打包进来了。那这就是 sideEffects 的作用。

这里设置了两个地方:

  • webpack.config.js 中的 sideEffects 用来开启这个功能;
  • package.json 中的 sideEffects 用来标识我们的代码没有副作用。

目前很多第三方的库或者框架都已经使用了 sideEffects 标识,所以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为了一个小功能引入一个很大体积的库了。例如,某个 UI 组件库中只有一两个组件会用到,那只要它支持 sideEffects,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直接用了。

# sideEffects 注意

使用 sideEffects 这个功能的前提是确定你的代码没有副作用,或者副作用代码没有全局影响,否则打包时就会误删掉你那些有意义的副作用代码。

例如,我这里准备的 extend.js 模块:

// ./src/extend.js
// 为 Number 的原型添加一个扩展方法
Number.prototype.pad = function (size) {
  const leadingZeros = Array(size + 1).join(0)
  return leadingZeros + this
}

在这个模块中并没有导出任何成员,仅仅是在 Number 的原型上挂载了一个 pad 方法,用来为数字添加前面的导零,这是一种很早以前常见的基于原型的扩展方法。

我们回到 main.js 中去导入 extend 模块,具体代码如下:

// ./src/main.js
import './extend' // 内部包含影响全局的副作用
console.log((8).pad(3)) // => '0008'

因为这个模块确实没有导出任何成员,所以这里也就不需要提取任何成员。导入过后就可以使用它为 Number 提供扩展方法了。

这里为 Number 类型做扩展的操作就是 extend 模块对全局产生的副作用。

此时如果我们还是通过 package.json 标识我们代码没有副作用,那么再次打包过后,就会出现问题。我们可以找到打包结果,如下图所示:

我们看到,对 Number 的扩展模块并不会打包进来。

缺少了对 Number 的扩展操作,我们的代码再去运行的时候,就会出现错误。这种扩展的操作属于对全局产生的副作用。

这种基于原型的扩展方式,在很多 Polyfill 库中都会大量出现,比较常见的有 es6-promise (opens new window),这种模块都属于典型的副作用模块。

除此之外,我们在 JS 中直接载入的 CSS 模块,也都属于副作用模块,同样会面临这种问题。

所以说不是所有的副作用都应该被移除,有一些必要的副作用需要保留下来。

最好的办法就是在 package.json 中的 sideEffects 字段中标识需要保留副作用的模块路径(可以使用通配符),具体配置如下:

{
  "name": "09-side-effects",
  "version": "0.1.0",
  "author": "zce <w@test.me> (https://test.me)",
  "license": "MIT",
  "scripts": {
    "build": "webpack"
  },
  "devDependencies": {
    "webpack": "^4.43.0",
    "webpack-cli": "^3.3.11"
  },
  "sideEffects": ["./src/extend.js", "*.css"]
}

这样 Webpack 的 sideEffects 就不会忽略确实有必要的副作用模块了。

# 写在最后

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,今天介绍到了两个 Webpack 中的高级特性,分别是 Tree-shaking 和 sideEffects。

Tree-shaking 的本身没有太多需要你理解和思考的地方,你只需要了解它的效果,以及相关的配置即可。

而 sideEffects 可能需要你花点时间去理解一下,重点就是想明白哪些副作用代码是可以随着模块的移除而移除,哪些又是不可以移除的。总结下来其实也很简单:对全局有影响的副作用代码不能移除,而只是对模块有影响的副作用代码就可以移除。

总之不管是 Tree-shaking 还是 sideEffects,我个人认为,它们都是为了弥补 JavaScript 早期在模块系统设计上的不足。随着 Webpack 这类技术的发展,JavaScript 的模块化确实越来越好用,也越来越合理。

除此之外,我还想强调一点,当你对这些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,就应该意识到:尽可能不要写影响全局的副作用代码

阅读全文
Last Updated: 11/19/2024, 12:15:43 PM